- · 《船舶物资与市场》栏目[06/29]
- · 《船舶物资与市场》刊物[06/29]
- · 《船舶物资与市场》征稿[06/29]
- · 《船舶物资与市场》投稿[06/29]
石珪:南宋对山东汉人的态度,从这个人的命运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作者:陈二虎 一、加入红袄军抗金 近期一直边查史料,边写一组金末红袄军人物的系列,内心感慨万千,爱恨交织。 自古以来,齐鲁大地出豪杰,金末山东的红袄军起义,烽火连天,
作者:陈二虎

一、加入红袄军抗金
近期一直边查史料,边写一组金末红袄军人物的系列,内心感慨万千,爱恨交织。
自古以来,齐鲁大地出豪杰,金末山东的红袄军起义,烽火连天,更是影响了蒙古、金廷与南宋的命运,甚至后来施耐庵创作《水浒传》都参考了许多红袄军的人物与事迹,可谓影响之深。
可以说,红袄军人物是历史的悲剧,他们最终的结局各有不同,但值得在史册上为他们书上一笔,他们有的虽然称不上英雄,但他们的感伤,他们的经历,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思考。
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红袄军人物也有自身的局限性,富有时代的烙印。
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红袄军将领,后来投蒙古,一生抗金,兵败被金廷蒸杀的石珪。
石珪,兖州奉符(今山东泰安新泰)人,字国宝,大约出生于金大定初年,是北宋名士石介的后代,所以封建礼教的思想对他影响比较大,幼有大志,自小读书,敬慕历史上的英雄豪杰,以宋之遗民自称,面对女真人的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,愤愤不平,心中燃烧着反抗的火焰。

步入青年,石珪身材魁梧,臂力过人,为人豪爽,仗义疏财,颇有英雄气概,又练就一身武艺。
都说官逼民反,金朝末年,金王朝内部腐朽,外有蒙古进攻,还连年发动侵宋战争,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,于是,杨安儿率先举起义旗,随之山东遍地红袄军,还有蒙古兵马与金朝兵马混战争夺,烽火连天,生灵涂炭,干戈四起,他率领乡里也据地结寨,保境安民,深知团结就是力量,闻知滕阳有陈敬宗率领的一支人马,就主动与他合兵一处,面对金廷的兵马围剿,石珪与陈敬宗一商量,又率部投奔声势浩大的刘二祖部红袄军,归刘二祖统一领导。
随着金廷调集重兵镇压红袄军,刘二祖在大沫堌兵败负伤被俘杀,石珪又联系彭义斌、夏全、时青、裴渊、葛平、杨德广、王显忠等人,共推聚霍仪为首领,继续抗金。
霍仪战死,红袄军前仆后继,石珪与众人拥立郝定为首领,整合部队,集中兵力,几次击败金兵,红袄军壮大到十余万人,攻占了泰安、兖州等四州之地,而郝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就是没有有效地巩固所得州县,建立根据地,就匆忙自称大汉皇帝,大封手下,石珪被任命为太尉,率红袄军转战山东泰山一带,屡立战功,在龟蒙山(今新泰东南)大破金兵张都统与李霸王率领的军队,在红袄军中颇有威望。
郝定兵败被杀后,山东红袄军群龙无首,各自为战,抗命形势达到低谷,随后相继南下投奔南宋政府。

二、率部南归宋朝
此时原红袄军将领季先已经归宋,派人来联系石珪等人,于是,石珪与葛平、杨德广、夏全、时青等人相继率军附宋,被改组成忠义军,并积极率部参与抗金。
然而南宋政府对于归正的山东汉人并不相信,称他们为“北人”。
当南宋政府向金廷求和,更是引起忠义军的恐慌与不安,石珪与忠义将领深知,如南宋与金国达成和议,腐败无能的南宋必将屈服于金廷的压力,继续执行“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”的政策,如此一来,忠义军就会被逐回山东,下场可想而知。于是,忠义军将领上书南宋“朝廷欲和残金,置我军何地?”(朝廷与金廷议和,我们忠义军怎么办?)
可以说南宋政府,不希望忠义军倒向金朝,利用忠义军抗御金兵,想坐收渔翁之利,看到忠义军将士人心浮动,为了缓和忠义军情绪,出面安抚,又不承诺答应供给的钱粮,一时间让忠义军几乎没有饭吃。
时为涟水忠义军副都统的季先,在将士中有一定威望,职务较高,并且许多红袄军都是他出面来投奔南宋政府的,于是,季先出面,找到楚州知府梁丙,希望借给忠义军将士粮食,解决吃饭的问题。然而梁丙并不想供给粮食,季先就希望率所部五千人并与从东海归附的马良、高林、宋德珍部万余人前往山东密州一带解决粮食的问题。

这个梁丙既不给粮,又不允许季先率军去密州,深怕义军一去不复返,严令季先必须原地驻扎。
季先一时间左右为难,如何下去,军心涣散,会逼反了将士们,反果很严重,转念一想,在所有忠义军将领中,唯有李全所部最强大,楚州各级官吏都让李全三分,就假意把部队交给李全统领,实则是想让梁丙给粮食。
文章来源:《船舶物资与市场》 网址: http://www.cbwzysc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8/1450.html